当前位置:六中手游网 > 游戏知识 > 织田信长传图文攻略(ps织田信长传全道具)

织田信长传图文攻略(ps织田信长传全道具)

关于写作背景

我最早接触到的日本元素是动画片。

第一部是至今还有电视台播放的《哆啦A梦》;接着是《魔神坛斗士》、《灌篮高手》、《七龙珠》、《火影忍者》,还有到现在还在连载的《海贼王》。虽然现在已经对动画片不怎么感冒了,但只要看到呆萌的蓝胖子、红色的湘北10号球衣、拿着苦无的小黄毛或是霸气十足的草帽小子时,还是会忍不住回味起那曾经或热血,或流泪或遗憾的青春,然后摇摇头、叹口气,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继续挣扎。后来接触了日本著名电脑游戏公司光荣公司发售的《信长之野望》系列,遂对日本战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了一些相关书籍读了之后发现其实市面上关于日本战国历史的书籍并不多,于是决定自己写一本,来填补一下相关空白。

其实上述的写书原因纯属幻想。真正原因是因为有一次跟某妹子吃饭,我仗着读过不少书,天文地理、大象蚂蚁、四书五经、蜡笔小新等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妹子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说了一句既然你懂这么多,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书呢?当时空气突然安静,气氛很是尴尬。后来想想,古人讲究著作等身,我书也读了不少,不求向已故的李敖先生那样禁书上百本,至少也应该有一本自己的作品吧!于是才下定决心写这本书,顺便怀念一下当年那个气质形象俱佳但已不知身在何方的妹子!这一写就是三年,由于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导致期间一度放弃多次,还好最终顺利完成,圆了这个小梦想。

关于主角

既然要写书,就一定要有一个主角。本书的主角选择了日本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织田信长。选他做主角主要考虑了两点:一是历史地位够重要并且死的早,一生的重要事件没那么多,对于不想写长篇的我来说非常合适;要是换成写德川家康,日本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山冈庄八可是写了足足八大本啊!二是虽然这个人在历史记载中疯疯癫癫,干了不少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但细细想来却是一个有革新精神并不乏有趣的人。在日本战国那个封闭落后的时代,拥有革新精神是十分了不起的!参加工作之后,越来越觉得即便是当代社会,创新依然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所以他就是我主人公的不二人选了。

关于文体

根据中国历史的套路,写史书无非是类似《史记》的纪传体写法或是类似《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写法。由于本人精力有限,只能从日本历史中摘出一部分重点写,按照传统的纪传体通史的写法本书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织田信长,男,无字,尾张人士。1534年出生;1546年元服;1549年与美浓斋藤道三之女结婚;1551年继任织田家家主之职;1555年迁居清洲城;1556年4月组织长良川合战、8月组织稻生合战;1557年亲杀死亲弟弟信行;1560年桶狭间之战杀死今川义元;1562年与德川家康成立清洲同盟;1564年与浅井家同盟;1567年攻克美浓灭斋藤迁都歧阜城;1568年拥立足利义昭将军上洛;1569年攻克伊势志摩;1570年4月发动金崎大撤退,6月组织姊川合战;1573年灭室町幕府、浅井家、朝仓家;1574年平定长岛一向一揆;1575年组织长筱合战、 越前侵攻战;1576年筑城安土、组织第一次木津川口合战;1577年组织信贵山城合战、开始攻略丹波攻略以及中日本地区;1578年组织攻略能登加贺;组织有冈城之战;组织第二次木津川口合战;1579年降伏波多野一族、攻陷有冈城;1580年攻略播磨但马;1581年攻略越中;1582年征伐武田残部,同年6月在本能寺之变中惨死。

全书完

当然以上纯属开玩笑,由于在主角的成长过程中,日本其他地区也在发生改变社会格局的大事件,所以本书是仿照编年体通史的格式,记叙每一年发生的大事件。当然如果完全按照编年体风格一板一眼的写,我相信读者朋友们读不上三五页就呼呼大睡了。其实历史本身并不枯燥,只是写它的人把它写的无趣而已。本书尽量采用了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个人认为是一本优秀的厕所读物,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读上几段,有些话您琢磨琢磨,有些话一笑了之。毕竟这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史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写起来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能写的搞笑就尽量搞笑一点,毕竟我也是不主张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里选择消极的!话不多说,请读者朋友们和我一起开启日本战国之旅!

魔王出世

1534年,那是一个夏天。准确点说是五月份,一个小名吉法师的小男孩出生在了日本本州岛尾张郡。稍微了解日本历史或是去过日本旅游的同学(其实不了解也无所谓)应该知道日本国是由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四部分组成的。其中本州岛是最狭长的,中间有一个“之”字形的凹陷,尾张就处于这个凹陷的顶端。参考中国古代的名人传记标准,再参考这位小朋友后来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出生的时候肯定有些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腿上七十二颗黑痣(刘邦),有双瞳仁(项羽),至少也是满地红光(朱元璋),但真实情况是貌似除了吃奶的时候爱咬住乳头不放之外没有任何异常。后来我历史书读多了之后,难免有些头脑发热,问我母上大人我出生的那天有没有什么异象,大人回答的极其干脆利落,只有两个字“没有”;我一边陪着笑一边说“这个可以有”一边腆着大脸求她老人家继续回忆,我不求我出生那天风起云涌、紫微星闪光,哪怕有一点点和平常不一样也是好的嘛,至少在酒桌、饭局或是同学聚会等场合有了跟别人炫耀的资本,“老子出生那天……”绝对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开场白!母亲象征性地思考了一会,望着我无情的回答“绝对没有!”。

言归正传,吉法师小朋友的父亲是织田信秀,在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大名。尾张国一共有八个郡,名义上的统治者是斯波氏。要知道在日本当大名就一定要有源氏或是平氏血统,否则是不会被社会各界所承认的。就好像美国的医师上岗证一样,即使你是华佗转世,没有证也没有医院敢用你。织田一族究竟有没有源氏或是平氏血统不好说(主流说法是没有),但是他们趁着正统斯波氏孱弱,强行将尾张一分为二这事是真的。上四郡归织田伊势守信安,而下四郡则归拥护正统斯波氏的织田大和守广信所有。织田信秀就属于织田广信这一支。和其他家臣不同的是,信秀有着一颗当主公的心,他先是盯上了今川氏丰的那古野城,然后用计“鸠占鹊巢”占领了那古野城,得城之后还修了古渡和末森两个小城。三座城互为犄角,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尾张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同时还是连接京都和关东地区的重要隘口,是战国时期各位大名眼中一咬一口油的肥肉。战国时代饿狼多,最先对尾张下手是一匹来自三河的狼——松平清康大名。后人的主流说法是松平清康这个人如果能活到三十岁就一定得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至少可以推理出两点信息,第一点是清康的个人能力极强;第二点就是这个人肯定是没活到三十岁就死了。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参考日本当时一穷二白的经济体制,吃的基本都是无化肥农药的纯绿色食品,喝的也是无工业污染的山泉水,清康得癌症或白血病之类的绝症概率极低,艾滋病更是根本不可能滴,再加上清康本人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所以患病死亡这种理由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说实话这哥们死的真挺蹊跷的。通俗的说法是:话说清康23岁的时候强硬地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三河,心灵鸡汤有云:人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有理想、够努力的小青年清康给自己定下了先统一三河,再统一天下的人生目标。既然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还会远吗?胸怀天下的清康近期目标是邻居尾张,这块大肥肉即是著名的粮食产区,又离自己很近,为了尽快吃成胖子,清康果断召集军队,侵略尾张。当自信满满的清康顺利打到达守山这个地方后,军中突然开始弥漫着松平重臣阿部大藏和织田信秀是深交多年好基友的谣言。《战国策》中有“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阿部大藏也怕背上叛主的恶名,于是叫来亲儿子阿部弥七郎,嘱咐他如果自己被杀,你一定要向主公清康说明事情的真相,我们阿部家族是忠心的武士家族,不可能吃里扒外。估计大藏当时情绪不太稳定,事情还八字没一撇就把事情说的跟遗言似的。弥七郎也蒙圈了,更加肯定了父亲会被清康杀掉的事实,在床上烙了一宿的饼(也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意思),精神状态极差。第二天早晨,松平军营的马突然发起狂来,清康让人赶紧抓马。弥七郎不知道是听差了,还是心理素质不过硬,以为抓马是暗号,松平清康就要杀自己的父亲了,于是赶紧拔出佩刀“村正”,稳准狠地将清康斩杀。清康肯定是死不瞑目,更可悲的是连弥七郎为什么要杀自己都没弄清楚就一命呜呼了。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个人认为弥七郎暗通织田信秀,被信秀许以高官厚禄之后砍死清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件事情又被称为“守山之崩”。如果把织田信秀看成圣斗士星矢里的青铜圣斗士,那么清康则是黄金圣斗士。黄金圣斗士清康一死,之前被吊打的信秀满血复活,反攻三河,一直追杀到冈崎城下,松平清康的继承人松平广忠当时还不到十岁,根本担不起大梁,面对信秀的猛攻只能向邻居今川氏求救。

织田信长传图文攻略(ps织田信长传全道具)

第一次小豆坂合战

天文十一年(1542)八月十日,今川黑社会社团扛把子,后来被称为“东海道一弓取”的今川义元大举出兵三河,之所以被称为“东海道一弓取”是因为义元在得到了三河、远江以及骏河这三快地盘后,从天空俯瞰这三块地盘像一张弓一样,故得此名。骏河国的今川氏世代名门,颇有三国时期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意思。上文提到的被信秀弄的无家可归的今川氏丰就是义元的亲弟弟。出兵三河既是帮小弟松平氏打开局面又是帮亲弟弟报仇。义元以松平广忠为前锋杀向尾张。今川、松平联军和信秀相遇在生田原。织田信秀没有被义元的气势压倒,命令弟弟织田信康为前部大将,进入安祥城待敌,剩下的织田军士气如虹,他们并不打算笼城死守,而是选择在野外和今川军硬碰硬,两军在小豆坂相遇。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斗立即进入白热化,织田军士气虽旺,但毕竟长途奔袭作战,体力难免不支,只能且战且退,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联军本着痛打落水狗的原则,穷追不舍,织田后队眼看就要陷入崩溃的境地。俗话说家贫思孝子,国难出忠臣。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织田家七位年轻武士勇敢的站了出来(织田信秀的弟弟孙三郎信光、侧近织田造酒丞信房、下方弥三郎贞清、中野又兵卫一安、冈田助右卫门重善以及佐佐孙助胜通、佐佐隼人正政次兄弟),这七名年轻武士持枪冲锋在前,大声呼喝,不顾身上的伤口,力战今川前锋。俗话说软的怕硬的 硬的怕不要命的,联军对于这七个不要命的家伙也是无可奈何,顿时在气势上就挫了,随后织田军在七武士的带领下士气大振,反击联军,这下打人的变成了挨打的,今川联军大败。

第一次小豆坂合战,这七名武士的功劳最大,被后人称为“小豆坂七本枪”,此后“七”这个数字就多少带了些成功的意味,比如后来的“贱之岳七本枪”,黑泽明的《七武士》等等。小豆坂合战后信秀这头尾张猛虎算是牢牢的盘在了尾张上四郡。同年十二月,松平家产房传喜讯,竹千代小朋友出生,小小剧透一下这个小朋友要比他爷爷更加不平凡。顺便说一句,1543年,一种名叫铁炮(火绳枪)的现代化武器出现在了日本,这种杀人利器的出现使得大名之间的火并更加多元化,但那时候铁炮的威力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再加上价格昂贵,使用方式十分繁琐,并不是很讨大名们的喜欢。如何操作铁炮射击呢?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放入火药,之后放入子弹铅丸,其实没有铅丸用石子也可以凑合,毕竟都是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动能造杀伤,接着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铅丸和火药,最后才是点燃火绳瞄准敌人。由于当时没有护目镜等安全措施,所以射击的时候一定记着闭眼,否则很容易爆炸产生的火星溅伤。从这点可以看出铁炮手在射击的时候基本都是跟着感觉走,牵着梦的手,精准度可想而知。打完这枪之后千万要记得清理枪管和枪孔里的残渣,因为清理不干净就会增加炸膛几率,跟握着个不定时炸弹差不多。这样一套极其繁琐,需要步步小心的过程使得铁炮的应用场景十分有限,后面还会谈到这个问题,不过跟传统的弓箭相比在杀伤力方面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总的说来,日本人认为战国时代的日本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个人认为参考本朝历史,将领们其实大致都可以分为上将,猛将,智将,勇将,福将,麻将这几类。上将必须智勇双全,既能披坚执锐一骑当千,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比较典型的有关羽,吕蒙;接下来是猛将,猛将的特点是用个人超高的武力值作为保障,有一定的谋略,比如吕布、张飞、甘宁、张辽等等;智将就是用个人超高的智力值分析战场形势,擅长研究对手心理,利用对手思维盲点,使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战场利益,比如:郭嘉,贾诩,陆逊,诸葛亮等等,或是擅长内政、外交之类的人才也可,比如:萧何、荀彧等等;勇将就是谋略基本没有,但从来不知道怕死两个字怎么写,领导指哪打哪,哪怕就剩老哥一个,对面有一万人,只要领导让冲锋也会二话不说拿刀上去就砍这种,比如:典韦、许褚等等;福将就是谋略一般,武力一般,但只要有他参加的战争不管优势劣势都会胜利这一类,例如演义里的三板斧程咬金,小片刀房叔安等;麻将顾名思义通常和打字连用,这种将领就是从来都是被打的货色,除了牺牲自己实力让对手获得满足感之外,基本属于毫无用途的一类,这类角色一般在史书上都会匆匆一笔带过,后文有鲜明生动的例子,就不在这举例说明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说上将一定比猛将厉害,只不过是术业有专攻,通过将领们的性格以及作战特点分类而已,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比麻将厉害。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本州岛中部,关注一下这位本州岛可称为上将的大名。

西国第一智将

这位大名就是大名鼎鼎的毛利元就。元就的祖先是著名兵法家大江广元,由于广元之子的领地是相模毛利庄,所以后人以此地为苗字,其实就是不姓大江改姓毛利了。1497年毛利元就出生,父亲毛利弘元可能是觉得当家主太累,所以让位给长子兴元,自己退居二线。不是毛利弘元想偷懒,而是当时毛利家处境非常尴尬,西面是大内家,东部是尼子家,毛利家夹在中间,势单力孤,平时只能看这两位大爷的脸色行事,在夹缝中求求生存。

毛利元就的初战是有田合战。当时是永正十四年,正值毛利家风雨飘摇之际。因为元就的哥哥毛利兴元酗酒突然暴毙,只留下一个一岁的婴儿,所以年仅19岁的元就叔叔不得不扛起了毛利家的大旗。在战国时代,衰落就意味着要挨打。安艺家的武田元繁是第一个蹦出来欺负毛利家的坏蛋。他先是包围了有田城,又让麾下勇将熊谷元直作为先锋挑衅元就的领地多治比,不过由于元就是守城方,再加上熊谷兵少,所以被元就轻松击退。第二天,熊谷自恃勇猛,强行攻城。元就觉得熊谷是个莽夫,必定会冲锋在前,所以为他布置了大量弓箭手。正如元就所料,冲锋在前的熊谷被一箭射下马来,先锋军大败。武田元繁听到爱将惨死的消息大怒如狂,当即只留下小部分军队围城,剩下的通通去找元就麻烦。此时的元就选择在河川边背水和武田军大战,武田军仗着人数优势占尽上风,毛利元就只能拼死激励士兵,全员死战。不过也许是天佑毛利元就,武田元繁实在是太想报仇了,竟然想强渡河川,前后夹击元就。此等机会元就怎么能放过?他命令弓箭手对着元繁猛射,一通乱箭之后,元繁中箭落马而死,看到主将已死,武田军开始溃散,从此安艺武田家开始一蹶不振。此战毛利元就以少胜多,用有限的兵力击败了强大的敌人,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自己和毛利家的江湖地位。此役又称为西国桶狭间,先小小剧透一下,真正的桶狭间之战是由我们的主角完成的。接着说毛利元就,大内家主大内义兴一看这小家伙这么能打,就把山县郡的一半奖给了他,元就勇猛善战的名声一炮打响。 1523年,元就和老丈人吉川国经派兵四千攻击镜山城,孙子兵法中有“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连兵法大师孙武都说打围城战要在人数上比敌人多十倍,可见,攻城战是十分难打的。之前我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理解,直到后来骑车在西安古城墙转了一大圈之后才释然。古代的城墙修得高而坚固,是一道不可轻易逾越的屏障,所以攻城方普遍都会将兵力集中于某一点或是几点,打开突破口后扩大战果。由于守城方占尽地利,所以只需要居高临下地发动攻击即可,但攻城方多半是仰攻,会体验到大石头砸、沸水泼,弓箭射或是从高处坠下等死法,所以伤亡很大。而守城方一旦人员不足,也会面临随时被破城的风险,像朱文正这种守城奇才毕竟是极少数。综上所诉,攻城战不仅考验作战双方的互殴能力、智力水平,还有双方对待战争的决心。元就也是觉得强攻必定损兵折将,所以采用了用计不用力的手段,先是成功说服了镜山守将的叔父作为己方内应,有了熟人好办事,元就很快和熟人里应外合拿下了镜山城。其实毛利元就很像三国时期的吕蒙,刚出道以作战勇猛闻名,后来知道靠武力打仗早晚会战死沙场,想要成为一代名将还得培养智力,所以苦读兵书这才有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励志故事,说句实话,这种事必须得吕蒙这种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行,你要换个许褚、典韦之流,把书翻碎了也达不到人家这高度。吕蒙智力高了以后,非常想找个人试试自己的智力提升到什么程度了,当然跟什么凌统、周泰、黄盖之流的自己人窝里斗没意思,要试就必须找个猛的。这一试不要紧,我们的关二爷可倒了大霉了,让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好好的荆州就这么丢了。元就也是一样,自从尝到了用计取胜的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同年毛利家主——也就是兴元的小儿子病逝,有道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要是大家都支持元就,估计以元就的能力,在元就的带领下实现毛利家族的腾飞是早晚的事。可老臣们偏偏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元就,另一派支持元就的弟弟元纲,这两组势力天天明争暗斗,掐的不亦乐乎。尼子氏明显是怕争家主大戏不够精彩,表示坚决支持弟弟当家主;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内氏果断支持元就,结果就是家中矛盾愈演愈烈。第二年,元纲派一致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制定计划想要秘密干掉元就,不过元纲派的智商明显比元就少二斤,这么大的动作,保密工作却没有做好,很快被元就发现,元就将计就计干掉元纲派头目,顺利成为家主。